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开展2025-2026-1学期课程准入审核活动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性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确保新学期教学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运行,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于2025年8月28日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2025-2026-1学期课程准入”专项审核会议。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新学期课程材料的集中审议与交叉把脉,从源头上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与规范性,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坚实基础。
一、 精心部署,明确标准,树立质量“风向标”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普粉丽首先作了动员讲话,深刻阐述了课程准入审核对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会议明确部署了“教师交叉审核-集中反馈对接-提交评价记录”的三段式工作流程,并严格规定了任务时限。主任特别着重强调了本次审核的五大核心维度:一是审视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二是检验课程考核方案是否真正实现了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权重设置、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且具备可操作性;三是核查教学进度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包括知识点的梯度分布、理论与实践学时的配比、以及与学期整体教学周期的契合度;四是评估教学设计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否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能力生成;五是审阅教学课件的准确性、规范性与先进性。这番部署为全体参与教师树立了清晰的质量标杆,统一了审核尺度。

二、 交叉审核,深度互鉴,激发教学“新思维”
在核心的交叉审核环节,教研室全体教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投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审核工作中。会场气氛严肃而热烈,教师们互换课程材料,逐字逐句审阅课程手册,一页一页检视教学课件。大家不仅聚焦于文本的规范性,更深入探讨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以及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过程中,不时有教师就发现的亮点进行分享,如某门课程引入了“项目驱动+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有效融合了理论与实践;也不时有教师就存疑之处进行标记与记录,如个别课程目标表述较为空泛、考核方式与目标关联度不足等。这一环节不仅是一次质量把关,更成为了一次难得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理念碰撞的深度教研活动,有效激发了教师们关于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三、 精准反馈,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全落地”
审核结束后,会议立即进入了高效、精准的“一对一”反馈对接阶段。每一位审核人直接与所负责课程的教师本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依据《课程准入评价记录表》的记载,具体、清晰地指出材料中存在的需整改项。例如,针对“教学目标支撑度不足”的问题,审核人会建议如何更精准地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进行表述;对于“考核细则模糊”的情况,则会共同商讨如何细化评分标准,增强其客观性与公平性。这种点对点的直接沟通模式,确保了反馈意见能够被准确理解,整改方向明确无误。最终,所有审核人均按要求提交了填写完整的评价记录表,形成了“审核-反馈-整改-复核”的完整质量闭环,为后续的跟踪复核与最终准入提供了权威依据。
本次课程准入审核活动,不仅是对新学期课程准备情况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教研室深化教学改革、凝聚团队合力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经验共享,营造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氛围,为持续提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注入了强劲动力。教研室将以此次审核为起点,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每一门准入课程都能以最优质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