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彤,女,汉族,共青团员,2004年11月出生,云南镇雄人。就读于普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学专业23级应统班(本),先后担任过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干事、23级应统班(本)信息委员以及25级应统1班(本)班主任助理。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24-2025年省级五好学生,2023-2024年校级优秀学生,市级“优秀志愿者”,数学与统计学院“星耀之星—志愿之星”等荣誉称号。现已通过了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考试。2025年7月参加云南省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自入校以来,总共获奖二十余项,其中省级及以上两项,市级、校级、院级共计二十余项。

一、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我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向团组织和党组织靠拢。回望入团历程,从初次递交申请书时的懵懂与憧憬,到系统学习团章团史后的深刻认知;从参与志愿服务时的亲身实践,到在校园活动中践行责任与担当——每一步成长都让我对“共青团员”这一身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共青团不仅是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更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要求我们以更高的站位审视自我,以更严的标准锤炼品格。
站在新的起点,我将以三重境界砥砺前行:以“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志向,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在学业钻研和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我将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领域积极作为,让青春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绽放绚丽光彩。
二、拓展知识边界,提升综合素质
(一)脚踏实地-厚积而薄发
在学习上,我始终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课积极配合老师,课余时间,努力完成老师的任务,并且自己认真查阅知识点,做到真正掌握。我的综合测评和智育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我认为,唯有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与综合素养,方可为未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课余时间,我也未曾虚度,以跑步释放自己。如此一来,能让自己在学习时更易集中精力,拥有更佳的学习状态。我也喜欢去爬山,尤其钟情于登上山顶,俯瞰脚下连绵群山的独特感受,去真切体验诗人笔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意境。还会积极投身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学习进步,正如哲人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得到运用,并且自己还可以学习许多新的东西。在学习的路途中正如俗谚:“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时间是挤出来的。若想学习更多知识,我们务必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提升自我。
(二)学科竞技-吹尽黄沙始到金
在我的业余时光里,我时常热衷于参加各类比赛。在与他人的角逐中,我所体会到的,不只有成功的欣喜,更有合作的愉悦。在第四届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中,我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最终荣获云南省二等奖; 在省级五好学生的竞选活动中,我反复演练PPT,只为展示最好的自己;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备考期间,我每天早起背诵单词、练习听力、做模拟试卷。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达成了目标;此外,我积极参与市场调查大赛、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尽管未能取得十分理想的成绩,但我坚信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汲取经验,能为下次比赛做好充分准备。我总相信一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必须要人后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中,我享受成功的喜悦,也体验到努力的不易,但是我永不言弃,向着心中的方向一往无前。
三、实践为桥,认识为舟
(一)志愿公益-以微行筑善举
自入学以来,志愿服务活动为我大学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我本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原则,积极参加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小到学校的接待活动,大到市级服务活动,被六次评为市级“优秀志愿者”。在2024、2025年象山国际普洱思茅马拉松活动中,我见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勇者,有的步伐稳健,目光专注;有的互相鼓励,并肩前行;甚至有年过花甲的老人,虽速度放缓,却始终没有停下脚步。马拉松不仅是与速度的较量,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每一步都是对“不放弃”的诠释。而我作为志愿者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物资,更是传递一份“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温暖,让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见证了无数普通人用汗水书写的热爱。让我知道: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心怀热爱,咬牙坚持,就终能抵达属于自己的“终点”。
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单纯付出时间与精力,却在过程中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温暖与成长。在为他人提供帮助时,受助者脸上的笑容与感激让我明白微小的行动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光。而志愿服务不是一场“完成任务式”的体验,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懂得,奉献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奔赴。我们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被这个时间温柔以待,在传递善意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为了更好的人。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带着这份热忱,继续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越走越远,用微小的力量汇聚成更大的温暖,帮助正在处在逆境的他们。
(二)归乡践履,助力乡村
在假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是我们走出校园、亲近真实乡土的宝贵经历。我们主要围绕“乡村支教”开展工作。在支教过程中,孩子们那满是好奇的眼神让我意识到,我们带去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点亮他们对外面世界憧憬的一丝微光。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是我们最珍贵的馈赠。而我们的成长,从来都不只是闭门苦读,更要从实践中学习。
作为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得者,我重返高中母校,为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弟学妹们讲述国家资助政策带来的关键益处。这一政策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避免因经济困境而中断学业,打破了“经济条件决定教育机会”的壁垒,让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提升了国民素质,也为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
(三)以劳助学,砺行筑梦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我体验过流水线工作,需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遵循生产规范完成产品组装与包装,锤炼了我严谨细致的作风与高效的执行力;我也顶着太阳发过传单打过宣传电话,即使遭遇他人的辱骂,但我知道这就是生活。后来,我也尝试过家教工作,当我在厂里站十几个小时赚来的工资不过就是五六个小时的家教工作的报酬时,我才知道“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金量。就这样,我凭借勤工助学、奖助学金以及国家贷款让爸妈不再担心我的生活和学费。
四、躬身服务,聚力成长
大学期间,我先后担任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干事、23级应统班(本)信息委员以及25级应统1班(本)班主任助理。主要负责采购学院活动所需物品并完成相关报账工作;认真记录班主任和辅导员会议内容,确保同学们都能完成开会相关签到;监督学弟学妹按时到教室上晚自习,进行查寝工作,及时转告老师的重要信息,当好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信息桥梁。不同的角色让我收获颇丰,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五、总结
“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青年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番嘱托为我指明方向,生逢盛世的我们,并非是为了享受,更肩负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任。
大学期间,我始终以这一要求为行动准则,努力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思想上,我坚定理想信念,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中锤炼党性,筑牢信仰根基;学业上,我刻苦钻研、追求卓越,全力掌握专业本领,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牢基础;实践中,我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工作,在服务奉献中践行青年责任,读懂“国之大者”。
我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国家培养、老师教诲与同学支持,我也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身处优秀集体,我始终秉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信念,不断自省超越。未来,我会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保持奋斗姿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让青春在为国家、人民的奋斗中绽放光彩,成长为无愧于时代的新青年。